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3章 炼丹已成(感谢“不下楼主人”大佬的盟主)(2 / 2)

如今的他法力道行还不够,加上炼丹耗时很长,因此依然需要柴禾,不过他已能做到让炉中火焰烧得更旺,温度更高。

加入山中灵泉焚煮。

身后有悠闲的琴声响起,二师兄在为他把关,却也随手取乐。

林觉不断在心中默念步骤。

也低头细数身边材料灵株。

此次炼制以灵山花为主,灵山花取深山灵韵而生,孕有精纯的天地灵韵,不过它生自苦寒时,寒气阴气太重,须得调合。

因此还有一些辅材。

此次只是提炼,并不成丹,便也无需用到金石。

午时三刻阳气最重,此时生火,未时三刻添入灵山花,未时四刻再添入其它材料,每个时辰都有讲究,造诣未达精深之前,必须严格遵照,因此‘知时’也是炼丹人必学的一样本领。

中间又必须时刻聚精会神,以目光凝视,也必须时刻观察炉中阴阳之气,时刻准备好平衡。

到黄昏交界时开炉。

“嘭!”

打开丹炉——

初时倒进去的一桶山中灵泉已经只剩不到一杯,也变得粘稠,闪烁灵光,隐隐能闻得到各种灵株的香气,明显蕴藏灵韵。

这是提纯的灵液。

“可以可以,还算合格。如果在出炉前的三刻加入丹砂与白银,就是小元丹了,法力耗尽可以补充法力,法力未尽可以补充精力温养身体。”二师兄坐在他的背后抚弄琴弦,没有看也知道结果,“炼丹术练到这里,就算入门了,许多寻常灵丹,只要严格照着丹方,都能够炼出来。”

林觉正小心翼翼,将灵液装进瓶中。

这是十分纯净的灵株精华,而且是他炼出的第一样成品,滴落一滴都会心疼。

以至于不敢说话。

二师兄则依旧自言自语般的讲述:

“炼丹有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可以控火,知晓炼丹之术、丹道本质与阴阳之理,这时就可以照着丹方炼出许多丹药了,这个不难,丹道简单也简单在这里;

“第二个境界,便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慢慢钻研丹道,熟知丹理。到这一步,无论何时何地,哪怕不同境地下的炼丹材料不一样,你始终可以炼制出丹药并保证药性稳定。修至高深,再难的丹药也难不倒你,甚至哪怕缺了一些药材,你也可以找别的来补充。

“此外你也可以轻松自创丹方。

“第三个境界,你知晓每人体质不同,也了解自己的体质,你每次炼制出的丹药都不再完美无缺,可却最适合自己吃,或者专门的一个人吃。

“甚至可能自己吃了是仙丹,别人吃了是毒药。

“第四个境界,你通晓天地至理,大道法则,若到这一步,伱便可炼出传说中的九转金丹,吃了抵得千年修行,甚至一粒金丹便可成仙而去。

“你几个月的时间,能到这一步,算是天赋异禀了。

“当年我拜入山中时,师父还没这么年迈,时间也没这么紧张,当时他老人家挑选弟子仔细无比,选我入了山门之后,又仔细挑选法术,最终试验许久才决定让我学习炼丹,可我的进展也不比你现在快多少。

“……”

二师兄说着不禁摇头:“可惜了,除了是否拿手,是否有兴趣也是天赋的重要一项。”

林觉听到这里,不禁回头看他。

二师兄无疑说得十分对——

兴趣也是天赋的一部分。

若有兴趣,自然废寝忘食,时时刻刻心心念念,进展一日千里,灵感滚滚而来。

林觉虽然学习炼丹,也于控火与阴阳调合之道颇有天赋,可其实对于炼丹一道兴趣不高,反倒是对二师兄用来辅助炼丹的火行法术很感兴趣。

二师兄的火行法术分为二种:

生火和控火。

两样林觉都学得不错。

林觉本身想的就是,将炼丹学会,不过也只学到入门,通晓丹理,可以照着丹方炼丹就够了,并不深入钻研。

不是觉得丹道没用,也不是不喜欢,实在是如今天地变化,天材地宝越来越少,有些丹药光是想找齐炼丹材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神行丹。

这种丹药炼制本来也不算难,可是如今狌狌这种珍奇异兽几乎绝迹,也就黟山深处还藏着一些,否则你都找不到它的毛发。

丹道已难通天。

这是林觉决定不在炼丹上面花费太多精力的原因之一。

没想到被二师兄看出来了。

此时也只好起身,对着二师兄行礼:

“多谢师兄。”

“阁楼不锁,随时可来。”

“好!”

林觉现在炼丹之法初成,正需稳固,恰好旁边还有不少小师妹采来的灵株,也可以提纯成精华,或者炼成丹药,也有用处。

二师兄笑了笑,继续抚琴。

琴声悠闲断续,偏外面满天大雪,常有折竹断玉之声,与之应和,真是悠雅至极。

大概他此时的心境也是如此。

林觉拿着灵液推门而出,刚巧见到自家养的小狐狸在山中玩耍,像是将漫天雪花当做了飞舞的羽毛,蹦蹦跳跳,疯狂的扑抓,俨然无忧无虑。

又见它在风雪之中高高跳起,两只前脚并拢,忽然往下一扎,扎进地里。

而它一身毛发早已长得漂亮无比,在蹦跳间随风而动,是满世界白茫茫中一抹跳跃灵动的火红。

似是听到开门声,它陡然停下,转过头来。

看见林觉,便蹦跳的跑过来。

走来的小狐狸毛发蓬松,颜色鲜艳,上面铺着一层薄雪,眼神灵动极了。

“你倒越来越像狐狸了。”

林觉随手为它拍掉身上的雪,笑着说道。

忽然一人一狐都转头,看向下方上山的路。

漫天风雪之中,竟有人递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