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二年冬,帝诞辰,大宴群臣及四方来宾,万国遣使朝贺,各献珍宝为寿。
“宴始,歌姬舞女演世宁舞,舞至大足使臣侧,使臣剧咳,舞女手中杯盘坠地。太子令舞女退下,召聚仙府奇人异士献演仙术于廷,以示国中仙气氤氲,高士辈出。”
大殿角落,有年轻官吏提笔书写。
收笔之后,又抬起头,认真看向殿中。
只见一名穿着鹤羽道袍的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个高瘦的中年人,整个人看起来也真如鹤一般,手中提着一支笔。
“陛下,娘娘,殿下,还有各位文武,外邦使臣,还有林真人,樊天师,贫道伍问夏,在云州修道,学得一手法术。”
鹤羽道人进来,先向殿中诸位行礼。
居然还特地提及了林觉与樊天师。
“伍问夏……”
年轻官吏喃喃思索,又忍不住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那边的林真人与樊天师。
殿中众人大多也是如此。
随即又听这位伍问夏继续说:
“今日陛下大寿,应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是东海距此有两千六百里远,南山离得近,但是今日在殿中又怎能看得见呢正好,贫道习得一手绘画的本领,本来今日此处有降妖除魔的真人天师在,贫道不该拿出来献丑,可既受太子殿下所请,贫道便以这殿中墙壁为布,为陛下画一副寿比东海南山图。”
朝中文武闻言,都知晓定不简单,唯有一些小国使臣,见识有限,也对中原文化不甚了解,真以为是要作画。
无论如何众人眼中也都露出了期待之色,聚睛看去。
年轻文官依然认真记录。
只见伍问夏走到墙边待身边人送来墨水,他提笔蘸墨手中大如扫帚的毛笔在墙上随意行走,快而流畅,简简单单几笔,就在墙上画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石山,而他用手蘸墨,在墙上一按一提,又在山中点出一只飞鸟,这座石山便也由此多了几分灵性。
一切只在几息间,而画极有神韵。
伍问夏并没有停,而是又走到另一面墙边,以同样的方法,来回走了几段,便在墙上画出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
而他用手蘸墨,在浪涛上抹几下,大海就有了浪花,再按提几下,海面上就有了飞鸟和跳起来的鱼。
同样只在几息间。
这么短的时间,画出这么两幅画,有些小国使臣见状,已经觉得惊叹了,可正欲喝彩之时,却见多数人都没有动,便又重新坐好了。
伍问夏收起了笔,转头对着众人笑笑。
一名徒弟给他递来了一小杯颜料。
是黄色的颜料。
伍问夏端起来便一口饮进嘴中。
另一名徒弟又端来一杯青色的颜料,伍问夏同样端起,饮进嘴中。
如此连续几次,他已饮了好几杯不同的饮料,仰头宛如漱口一般,在嘴里和匀,忽然对着前方墙上的南山一喷。
“噗!”
颜料均匀喷出。
初时还不见有什么,可当颜料慢慢滑下,在墙上自然涂抹,那座高大石山居然被上了色彩,土黄色的石头,绿色的山林,偶有几点红,怕是山上秋冬时候的红叶,任何颜色都刚刚好。
殿中众人顿时一惊。
就连负责书写记录的年轻文官也睁圆了眼睛,笔也顿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才连忙低头书写记录。
而伍问夏如法炮制,又吞了颜料,朝着另一面墙一吐,那面本来由寥寥几笔墨迹勾勒出的大海便也有了色彩,栩栩如生。
碧蓝的海,碧蓝的天,明明同一口喷出的颜料却又蓝得并不相同,奇妙的是,海天相接处水汽氤氲,是一抹渐变的灰白,浪花处则因没有沾上任何一点颜料而留出了洁白。
“哗……”
众多文武与使臣起身喝彩连连。
“好本领!”
“好法术!”
就连林觉也有些惊叹。
甚至于桌上那只极小的狐狸也停下了用餐,转而跑到林觉的肩膀上,伸长脖子,目不转睛的看向那方。
可是余光一瞄,太子却在微笑,而那伍问夏也并没有谢礼的意思。
“哈哈!诸位谬赞了!”伍问夏对着他们笑道,“若只是如此,虽能从诸位文武重臣与外邦贵使心中博得一些惊叹与欢乐,可如何又配得上陛下今日的大寿和殿下的盛情相邀呢”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
便见伍问夏转过身来,背对两幅画,张开双臂,脸上带着高深莫测的神情,口中喃喃念咒。
有清风入殿来,吹起他的衣裳发丝,根根鹤羽都在随风飘扬,一时衬托得他宛如神仙。
殿中逐渐安静下来,直到寂静无声。
可忽然间,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鹤唳。
若有若无,好似离得很远。
可立马又有第二声。
“唳……”
这一声便近了许多,清晰了许多。
众人随声看去,便见那座栩栩如生的“南山”上原本伍问夏用指甲刻出来的飞鸟居然动了起来,正在缓缓的朝他们飞来。
而仔细看去,才觉整座山虽然大,却好似也在微微的动着——
是风吹动山林。
一时间这好似不是一幅画,好似真成了一座山,而这也不是一面墙,是个望向远山的窗口。
众人一时睁圆眼睛,惊叹不已,又都屏住了呼吸。
正当他们将目光都聚集在“南山”上时,忽然又听一些浪涛声。
众人移转目光,便见另一面墙上,那片大海不知何时已经波涛汹涌,一浪一浪的拍打堆叠。
“啊”
有海鸥的声音传来。
有银白跃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