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王原是打算劝诫一番的,当然也没有指望因这一席话,而令皇后身份作废。
说到底,他也只是希望顾景阳能有所收敛,不要太过偏爱皇后,以至于后宫恃宠生娇,来日再生出郑后一样的祸事来。
顾景阳的态度是很亲和的,然而说出的话,却叫人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世间男子这么多,皇后为什么只利用朕?
还不是因为钟意朕。
陛下你好好想想,这话真的没问题吗?
庄王忍了又忍,额头青筋绷起老高,终于抬高声音,道“陛下!”
顾景阳神情恬静,道“怎么了?”
他这样云淡风轻,倒显得自己太过大惊小怪,庄王满肚子的话都给憋回去了,瞪他一眼,愤愤的站起身,拂袖而去。
顾景阳微微一笑,吩咐衡嘉“叔祖年长,雨天路滑,准许乘坐轿辇出宫,你亲自去送。”
衡嘉应了一声,忙跟了出去。
……
谢华琅人在后殿里闷着,天气阴沉,又懒得翻书,索性搬了椅子到窗边落座,闲听雨声。
顾景阳过去见了,便到她身后去,轻轻问“枝枝,你看什么呢?”
“还能看什么?不过是听雨而已,”谢华琅答了一句,又问“宗亲们都走了?”
顾景阳道“嗯。”
谢华琅微微一笑,顺势倚在他身上,顾景阳也没有再做声,二人便在窗前,静看殿外的绵绵细雨。
衡嘉便是在这时候过来的,刚去送过庄王,他衣摆略有些湿了,便没有进内室,隔帘道“陛下,太宗与先帝的几位太妃来见礼。”
“有心便好,”顾景阳头也没回,道“天色晚了,又要起风,好生送她们回去吧。”
“是。”衡嘉对此并不奇怪,旋即应声退下。
太宗与先帝留下的那些宫嫔,生育有儿女的都被接出宫奉养,位分低微、未曾生育过的都已经出家,剩下的那些,都是昔年的四妃、九嫔中未曾生养过的,她们大部分都还不算老,但这座宫城中最耀眼的舞台,已经不属于她们了。
时人讲“子以父贵”,皇子公主皆是天家血脉,见了九嫔也不过点头,贵德淑贤四妃才有资格叫他们见礼,贵妃若见了太子,也是要先低头的。
理所应当的,太宗与先帝留下的太妃们,也该向新帝请安。
皇宫如此,高门勋贵的府中也是如此,谢徽的生母蒋氏见了女儿,也要行礼称一句二娘,而谢徽要做的,不过是唤一句阿姨。
谢华琅见顾景阳这态度,倒不觉得吃惊,静默一会儿,忽然想到别处去了,内殿里没有别人,她悄悄退后了点,叫自己半伏在他怀里,低问道“大安宫那位……”
郑后自退位,便到了大安宫居住,再没有出现在人前,即便是今天,先帝忌辰这样的日子,也没有露面,诸位宗亲更是只言片语都不曾提及。
不过这也是正常,郑后昔年称帝,最反感的就是宗亲了,只怕恨不能将她忘到九霄云外去,怎么会主动提及呢。
顾景阳听她如此言说,也只是道“不必管她。”
谢华琅轻轻“嗯”了声,便不再提了。
……
这场雨下了一日一夜,到第二日清早,才不情不愿的停了下来。
虽然下的时间不算短,但好在雨势不大,太阳升起来之后,不多时,地面上的雨水便蒸发消弭掉了。
采青昨日受凉,今日就有些咳嗽,采素与她住在一起,以防万一,便也不用她侍奉,谢华琅叫那两人服药,也好歇息几日。
天气仍有些闷热,她手执团扇,轻轻打了两下,忽然问身侧宫人“殿前那儿有几个花坛,怎么都种了蔷薇?看着有些怪了。”
宫人抬眼望了望,笑道“原先是种了茉莉的,后来陛下叫移栽到别处去了,打算挪几株石榴树来,只是那得等到秋天才行,便叫先用蔷薇补上,免得光秃秃的,不好看。”
石榴多子,倒是很好的意头,花红艳艳的,也怪招人喜欢的。
谢华琅有些猜到了他念头,心中暖融融的,一个人在这儿,便有些待不住了,左右手头上也没什么事,便往前殿去寻自家郎君。
她到的可不巧,刚进前殿,便听里边有说话声,不是顾景阳,也不是其余内侍,显然是有臣工奏对,她便压低了脚步声,在屏风后坐下了。
“北境不稳,高句丽屡有异动,正需人前去坐镇,”有人沉声道“主事之人需得稳妥,才能压阵,可在朝中老将中拣选,至于偏将从将,则可在年轻人之中选拔。”
顾景阳不置可否,另有人开口道“前朝攻打高句丽,空耗国力,以至国衰,‘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今天下初定,妄动刀兵……”
其余人显然不甚赞同,这句话刚说完没多久,便接二连三的有人反对,谢华琅原还听了会儿,最后却觉得没意思,好在这场争论也没持续多久,很快便结束了。
屏风后一有人影闪动,顾景阳便瞥见了,猜知那是谁,不多时便遣散了朝臣,等他们都退去,方才唤道“枝枝,出来吧。”
谢华琅自屏风后探出头来,道“今日没有朝议,也这样忙吗?”
“不算忙,”顾景阳拉她到自己身侧落座,道“该说的都在朝会上说了,今日也不过是叫他们嘴上过一过罢了,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谢华琅想起方才听到的,问了句“真的要起战事了吗?”
“梁王世子今日便出发了,”顾景阳颔首道“现下是七月末,应该能在年前结束。”
高句丽自前朝起,便盘踞在东北一带,前朝便是因打高句丽而亡国,太宗、先帝乃至在郑后都曾经打过几回,只是不甚顺利,加之先前有人反对,谢华琅不免多问了句“可我听着,似乎有人反对。”
“嘴上说说罢了,若不是顾忌到我的态度,兴许还会说‘莫如和亲便’”顾景阳有些轻蔑“狄山之辈而已。”
他所说的那人,是指汉武帝时期的博士狄山。
武帝时,匈奴想要和亲,狄山表示赞同,说“高祖困于平城,是因和亲而解决的,高后与惠帝时期,也因为和亲得以平安,陛下如若再开战事,只怕天下动荡,人心不稳。”
武帝问“假若让你治理一个郡,你能保证匈奴不来进犯吗?”
狄山说“不能。”
武帝又问“一县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