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 101 章(2 / 2)

“陛下!!!!”群臣刚还觉得前头蹦出去那位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太宗这句话,顿时吓得群臣一块跳出去了。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竟然真的想要吃人肺了?!!!那厨子别赶出去了,直接宰了!

厨子:……我招谁惹谁了?

“让朕说完——!!!”太宗一声吼,可下面大臣们还是哭的哭,叫的叫,还有骂他的?!无奈,这时候还是殿前将军上!

总算安静下来了,太宗道:“朕听闻,各处下矿的囚徒,开石矿的百姓,炼铁时晒矿的匠人,多有得肺痨的。他们做这些,也都是暴土扬长的,那细土细沙,比磨碎了的作料还要细腻,长年累月吸入肺中,岂不是和这憋死的小羊一个样子?”

“……”众人大多是冷静下来了,细想太宗的话。

“陛下之意……”

“爱卿们都想想,都有什么工作是常年……扬尘作业的。”这时候太宗可就只想得起来顾辞久私信上的词,毕竟这个词太贴切了,“是否多有人患了肺病?”

“臣遵旨。”

这是关爱百姓,不是想吃百姓的肺,群臣即便有不以为然的,可大多数还是跟着欢呼表示支持。

然后……继续吵吵!

太宗以手支额,一脸淡定的看着下头就要从吹胡子瞪眼,发展到揪胡子挖眼睛的老中青帅哥们:打,打。人脑袋打成猪脑袋那才是真好看呢。

顾辞久和段少泊,此时也正面临着要干架的危险——不是他们跟人打,是人家要跟他们打,对手是斛州的另外四个县令,起因是人口。

虽然从大面积开荒种田开始,顾辞久和段少泊就一直带着其他人一起玩,可毕竟别人是从他们这学的,中间过了一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完好,结果粮食收成,自然还是这两个县最好。

后来开始建立牧场,如今他们两个县里的牧场已经开始形成规模,眼看着就要出成果了。其他四个县,则是有好有坏。

结果,百姓就开始盼着能到顾辞久和段少泊两个人的治下来。这两个县的小伙子娶老婆都容易得很,许多姑娘也是直接找人入赘,赘婿地位很低,原本并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两个县里也变成了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都是合理合法的,他们看着闹心,这也管不了。可自从去年,他们俩拿出了土豆,并且收获之后,这边就有百姓直接逃过来了!

——原本顾辞久和段少泊只把土豆种在了县衙农场的田垄边上,可谁想到受雇的老百姓当日就来问,他们能否买了秧苗,也回去种?

“你们本地不是叫此物为毒茄吗?本官虽然自认为这东西无毒,可是你们也敢吃吗?”

两地的百姓异口同声道:“敢!”

凉山县:“小人们其实早就就知道大人在县衙里头试着种这毒茄,且已经让毒茄能吃了。这是大人的恩德,小人们如何不敢?”

泞水县:“都知道凉山县的顾大人一直在侍弄这东西,小人们早些年还担心,顾大人跟前头的王大人一样去了呢。可没想到顾大人真刚给弄出来了!顾大人和段大人都是谨慎人,事情若不是妥妥的,根本不拿出来用,如今能拿出来,必然是好的!”

这两人任县令,已经快五年了,老百姓对他们,已经从最开始的怀疑变成了极端的信任。

尤其这些如今帮着县衙公田种地的,人家可都不是家贫所以贪图帮工分点粮的农户,许多人家里那都是几十亩的地种着,他们都是最早开荒并从中得到了好处的人,如今依旧来此,就是为了最先知道两位县令的动向。

“好,你们愿意种,那就给你们种。不过还得跟你们说,这东西只有下头长的这个土豆能吃,其余部位依然都是有毒的。而且若是这个土豆保存不良,发了芽,那一样是有毒的。但是土豆也好保存,可以直接放麻袋里,上头盖上一寸的土,下头不要受潮,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后来土豆收获了,这种只经过最初级培育的土豆,收获真的不高,可一是它不占好田,田埂边上,或者随便哪里,即便是沙土地也有产出。二是现在的土豆还很有野性,不需要如何的精心侍弄,它就自己疯长。三那就是最后的产量了,收获的土豆虽然一个个的都不大,可一亩地少有六百斤,多的则有八百多斤!

现代的土豆亩产量那是在两千公斤以上,好的地方能朝五千公斤。现在他们的这点产量,放在现代那就是个弟中弟,可这在大魏那就是个奇迹了。

四处都有百姓前来围观收获,金戈那边也快马传来消息,问他们还有没有没收获的土地,还有就等等!

也还真有,毕竟土豆这个东西,老百姓也是第一次种,顾辞久和段少泊也不算行家里手只能给他们一个大概的收获时间建议。所以就有人想多留些时候,等地里的土豆再长大点。

当时就多等了两天,结果不止范都督来了,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太守宁斌也来了。这两人脱了鞋子自己进地里,跟着老农一起收获土豆。

也是这次的事情,让两人知道,原来范都督的腿有毛病,该是受过伤,稍微累一点,就吃不住劲。而且这位范都督和宁太守“有点意思”啊。

因土豆都是在零散的地上种着的,所以收获起来比较麻烦。称量计算亩产也比较麻烦,但看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豆,范都督和宁太守的眼睛,那都是冒绿光了!

“多少斤,算出来了没?”又黑又瘦的宁太守是个急脾气,看他这样子,都想揪着书吏的脖领子问了。

“启禀大人,这土豆的亩产,为七百四十斤。”

“好!好啊!”宁太守这大嗓门震得人头疼,“这东西怎么吃?吃多了会不好受不?”

“这东西挺好的,吃多了没什么副作用。”顾辞久就知道这两位会有此一问,边上已经搭起来了土灶,他亲自动手,把小土豆洗干净了。

都不去皮,最小的串起来烧烤。稍大点的放水,放点盐煮。再大点了切成块,跟青椒、茄子炒了一大盆的地三鲜——对,是盆。

众人都想看看这新东西怎么吃,也都有耐心等。

烤的小土豆最先好,宁太守一口下去就“哎哟!”一声,众人大惊,结果就看宁太守动了动下巴:“还以为这东西是硬的,谁知道绵软得很,这一下让我自己砸了自己的牙。不过,好吃,好吃啊!”

百姓差役自然也有份品尝,原本还犹豫的人等把土豆吃进了嘴里,就一个个的喜笑颜开了。

其实好吃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入口人们就知道了,这东西抗饿,其次它软。

北方这地方种的都是麦子和高粱,交税之后,老百姓平常多吃的却是豆。不过凉山和泞水两地的百姓,这两年来还是能吃上粗面的。土豆的出现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老百姓不只是能吃,而是吃饱的问题了!

不单是家里的壮劳力,女子和老人都能吃饱饭!

两人开开心心的,装了百来斤土豆,也不拘大小,还带着泥土,当场写了奏折,就送进岐阳去了。

这八百斤新粮的传闻,也插上翅膀一样,飞散到了大魏的各地。这让同在斛州的其它几个县百姓怎么还坐得住?虽然说是要不了多久他们也能种上那土豆了,可是,谁知道除了土豆之外还有什么呀?

那两位县令就好似两个天降的神仙,什么好东西都有啊。

于是,就有百姓跑过来了,这一过来就发现,这两个县里竟然有商人在大量收购各种山货。干木耳、干蘑菇、榛子、松子、枣子、咸鱼、风鸡、各种野兽的肉干,就连豆面摊出来的煎饼都有人买。他们那地方倒是也都有商人收,可绝对没人收这么多种类,还一口气收个不停的。

这就使得两个县的县城一直处于缺人状态,不管是与旁人一起结伴进山采山货,还是留在县城里给人当苦力给人搬货,都能赚上不少。就有人直接从家里叫人来了,这下没想挪窝的人也都挪了。

其实这也是巧了,往年顾辞久和段少泊都是顺其自然的,这一年他们也是看着事情完全进入正轨了,这才安排了双黄车马行的直接开始收货。

这些山货其实在大城市里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尤其是木耳和蘑菇,这个年代还没有养殖的,全部都是纯野生的。富裕人家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可很少能弄到,一般的商人却不愿意进,因为这东西晒干之后很轻很脆,却又很占地方,稍有不慎受潮了又会发霉,路况又不好,受压了碎得多了就卖不出去了,很容易赔钱。

像是咸鱼风鸡之类的地方食物,寻常商人或者是拿不准,或者是没有渠道,也不会收,他们自会收皮货。

双黄车马行却是几乎有什么收什么,他们常年运货,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子。怕压易碎的,用藤筐盛装,以稻草减震防潮。鱼、肉之类的首尾相接在麻袋里压得紧紧的,捆扎成大包。硝制好的皮毛在樟木箱子里堆好。总之不管是什么,都能规整得好好的,放满一车,朝着岐阳运去。

到了那边,无论是什么,都有店铺和商人接手。

第一年大量收货,这就让这些百姓赶上了,等到收货结束他们也不愿意走了。因为眼瞅着农忙的时节就要到了,农具让百姓们可以耕作大量的土地,可要是人手多不就能耕更多的土地吗?

在斛州这种依旧有大片荒地的地方,除非有大量移民的到来,否则一二十年内不会出现劳力过剩的状况。

作者有话要说:QAQ四五百字啊………………五百章……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