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洋就垂着长眼睫说,南下的火车、汽车,一一戒严。他们知道我们在追捕,就非得留在北方,绕着路寻找机会。
吕止戈看了看怒洋,见他始终神色平静,并不似是意气所为,也就转换了神情,正是洗耳恭听的模样,你的盘算是怎么样?
怒洋就走到书案上,对着平展开来的地图,我打算以剿土匪的名义,亲自出兵。
吕止戈一听,却是有些诧异的,……怒洋,这追的也就是三车皮的军备,犯得着亲自动兵吗?尽管这都是昂贵的、新进的德国货,然而出兵带来的耗损,却也是不可忽视的,止戈心里打了个算盘,就认为出兵……是个不划算的决定。
怒洋紧紧盯着地图,似是知道止戈心里的想法,就道,止戈,我丢的不只是军备,还有大哥的威信。
吕止戈听了,一时就愣了愣,想起军议时,将官们纷纷对大少帅、怒洋发出那质疑、声讨的言论,他就沉吟了一下,道,怒洋,大少帅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过这样的阶段,他能明白你的难处,也知道怎么应付这些人。想起白老爷子掌兵的时候,大少帅可是每天军议,都和那些老叔伯们对扛着呢。
怒洋却是摇了摇头,大哥不一样,他是白家大儿子,那些人纵然不服,却心知肚明,大哥迟早便要继承白家的领导位置。他就垂下眼,平静地说,可是我,就真如他们所说,是来历不明的,甚至先前在马鸾凰军里,并没有实质的军位。
吕止戈就欸了一声,觉着怒洋有些偏执了,……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是白娘,你也不能让他们知道。这……别人要怎么,你也控制不了。
他们并不是今天才有这个想法,恐怕从大哥授予我军位时,就已经不服了。怒洋却是因为这场军议,而看的更通透,之前我没犯错,他们没能平白质疑大哥的决定。然而一旦出了事,这些潜在的不满,就都引发出来了。
吕止戈张了张嘴,心里直觉,是怒洋被这样当众的批判、否定,就沉不住气,决定干一件大事来服众,然而他却是担心,怒洋会否心气太大,落下的结果更不讨好。
他正踌躇着,要怎么去说服怒洋走保守的做法,房外却是传来了叩门声,他前去应门,看到来人一时就呆愣住了,二……二少帅?
白经国见着止戈,就泛起了微笑,止戈,好久不见。说着,他便踏进了议事房,正见三弟抬眼看向自己,脸色并不大好。他就道,我今早到的火车,本打算先到大哥那边,结果听的你出了事,就来看看你。
怒洋看着孑然一身的二哥,却是皱起了眉,子吟没与你一道回来?
他……该是乘中午的火车。白经国并不想多在三弟面前说自己在上海的荒唐,就只含糊的答了,我们到朱利安家……你知道,科林总是舍不得武走。
怒洋听的是这个原因,就嗯了一声,却是不放心的,就打算待会往上海打个电话,看看子吟什么时候离开。
白经国今晨下车以后,就先回自己的团看看状况。军备被劫的事在长官间传得沸沸扬扬,就是他底下的团长,也有翻起脸,说早就认为三少帅太年轻,不该统管防线的。白经国听了军议发生的事,就决定亲自来防线看看。
他拉了把椅子,就在一边落坐,看着怒洋和止戈,问道,现在状况如何?
怒洋便与二哥说了俘虏的供词,以及自己刚下的决定。
吕止戈看到二少帅来了,心里正是一喜,想着他正好能劝阻三少帅,不要意气用兵,然而白经国听了怒洋的打算,竟是挑起眉,说,你真是随大哥了,借剿匪之名行方便。
既不惊动民众及各方势力,而能调动军队追捕,这是我能想出的最恰当的借口。怒洋平静地回道,可见,这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手枪至少有七千把,子弹过万发,无论如何,我也不希望这平白让别人得了便宜。
你对他们逃走的路线有把握?白经国便问道。
怒洋摇了摇头,我不能完全确定,只是,总能推测出一些重要的停当地点。
白经国却已是肯定的点了头,防线的兵力足够吗?可需要我借调予你?
我会带一个团,并着马鸾凰的团走。怒洋已是筹算好了,倒是我不在,防线就劳你看着。
因为老李莫名的倒戈,甚至是杀了马家团里的兄弟,如今马鸾凰连着她的兵,都是恨不得把谢列耶科夫等人生撕了的。
怒洋看在眼里,就已经起了带马家团的想法,这种同仇敌忾的士气,正是此刻能用上。而他的团,就在恰当时刻,能作缓冲之效。
成。白经国听了,也是了然的颔首,好法子。
吕止戈看这兄弟二人说话,也都不须多解释,仿佛是已经理解彼此的想法,而二少帅自始至终,也是个支持的态度,吕止戈不由就住了嘴,心里甚至暗暗的反思——自己可也受那些长官的说法影响,把怒洋看成名不符实的小娃儿了?